• 近视怎么界定

    2025-04-25
医生回答
李杜军
主任医师 三甲 免费咨询
湖北省中医院 | 眼科

近视的界定可从视力检查、验光数据、临床表现等方面着手。

1. 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来检测视力情况,这是初步判断是否近视的常用方法。一般使用的是标准对数视力表,在距离视力表5米的地方,单眼分别进行检测。如果远视力低于5.0(小数记录法为1.0 ),则可能存在近视问题,但视力下降并不一定完全是近视导致,也可能有其他眼部疾病。

2. 验光数据:

电脑验光:是一种客观验光方法,能快速得出初步的验光结果,给出近视度数、散光度数以及散光轴位等数据。但电脑验光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通常作为参考。

散瞳验光:对于青少年儿童更为常用,尤其是初次验光者。因为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较强,散瞳后能使睫状肌充分麻痹,去除眼睛的调节因素,从而得到更准确的验光度数。散瞳验光后如果出现近视度数,则基本可以判定为近视。一般来说,散瞳后近视度数在-0.50D及以上可考虑为近视状态。

综合验光:在电脑验光和散瞳验光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综合验光仪精确测量眼睛的屈光状态,包括确定准确的近视度数、矫正视力情况以及双眼视功能等,是目前比较全面和准确的验光方法。

3. 临床表现:

近视患者通常会表现出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而看近处物体相对清晰。比如在看黑板上的字、远处的路标等时会眯眼、皱眉,感觉视物吃力;在日常生活中,走路可能会没注意到远处的障碍物。随着近视度数的加深,这些症状会越发明显,还可能出现眼睛疲劳、眼干、眼涩、酸胀、疼痛等不适症状。

近视的界定不能仅依靠单一方法,需要综合视力检查、验光数据以及临床表现等多方面因素。如果怀疑有近视,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或专业的眼科机构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准确判断是否近视以及近视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温馨提示:线上问答内容仅为参考,如有医疗需求,请务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如有意见建议或内容有误,请立即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