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使用本品治疗的13,715名患者中,有354例(2.58%)不良反应(包括实验室数据异常)的报告。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110例,0.80%),如腹泻或腹痛;皮肤症状(31例,0.23%),如皮疹或瘙痒。主要的实验室数据异常包括谷丙转氨酶(126例,0.92%)和谷草转氨酶(89例,0.65%)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41例,0.30%)。 1.临床不良反应:过敏0.1%≤发生率<5%为皮疹,发生率<0.1%为荨麻疹、瘙痒、发热、水肿,发生率不详为红斑。血液学0.1%≤发生率<5%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发生率<0.1%为粒细胞减少。肾脏发生率<0.1%为血尿素氮升高。胃肠道0.1%≤发生率<5%为腹泻、腹痛、胃部不适,发生率<0.1%为恶心、呕吐、胃灼热、食欲减退、便秘。微生物发生率<0.1%口内炎,发生率不详为念珠菌病。维生素缺乏发生率不详为维生素K缺乏症状(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复合维生素B缺乏症状(舌炎、口内炎、食欲缺乏、神经炎)。其它发生率<0.1%为眩晕、头痛、胸部压迫感,发生率不详为麻木。 2.其它不良反应 1)皮肤科:可能发生史-约综合征(<0.1%)或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0.1%)。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痛、皮肤或粘膜出现红斑/水泡、皮肤感觉紧绷/灼烧/疼痛,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2)过敏反应: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红斑、血管性水肿、荨麻疹,发生率<0.1%。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3)休克:可能发生休克,发生率<0.1%。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感觉不适感、口内不适感、喘憋、眩晕、便意、耳鸣或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4)血液学:可能发生全血细胞减少症(<0.1%)、粒细胞缺乏症(<0.1%,初期症状为发热、咽喉痛、头痛、不适)、血小板减少症(<0.1%,初期症状为瘀斑、紫癜)或溶血性贫血(<0.1%,初期症状为发热、血红蛋白尿、贫血症状)。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5)结肠炎:可能发生严重的结肠炎(<0.1%),如经血便证实的伪膜性结肠炎。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腹痛或频繁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6)间质性肺炎或PIE综合征:可能发生经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光检查异常或嗜酸粒细胞增多证实的间质性肺炎或PIE综合征(<0.1%)。若出现此类症状,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如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7)肾脏疾病:可能发生严重肾脏疾病(<0.1%),如急性肾衰竭。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8)暴发性肝炎、肝功能异常或黄疸:可能发生严重肝炎(<0.1%),如伴有明显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或碱性磷酸酶升高的暴发性肝炎、肝功能异常(<0.1%)或黄疸(<0.1%)。应严密观察患者,若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
|
不良反应 |
休克:偶有休克发生,要严密观察。当有不适感、口内异常感、喘鸣、眩晕、便意、耳鸣、出汗等症状时应停药。·过敏症:当有皮疹、荨麻疹、红斑、瘙痒、发烧等过敏症状出现时,应停药并进行适当处理。·血液:偶有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白细胞增多,当发现有上述异常时应停药。此外,有报告其它的头孢类抗生素曾有溶血性贫血的发生。·肝脏:偶有S-GOT、S-GPT、ALP升高。·肾脏:偶有BUN升高。此外,有报告其它的头孢类抗生素偶可引起急性肾衰等重症肾功能障碍,当发现异常时,应停药进行适当处理。·其它的头孢类抗生素有引起伴有血便的伪膜性大肠炎等重症大肠炎的报告。此外,偶有发生恶心、腹泻、腹痛、胃部不适、烧灼感、食欲不振、便秘等。·呼吸道:其它头孢类抗生素偶有伴发烧、咳嗽、呼吸困难、胸部X射线异常、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等的间质性肺炎、PIE症候群等,当发现有上述异常时应停药,进行适当处理,如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菌群失调:偶有口内炎、念珠菌症。·维生素缺乏症:偶有维生素K缺乏症(低凝血酶原血症、出血倾向等)和B族维生素缺乏症(舌炎、口内炎、食欲不振、神经炎等)。·其他:偶有头痛、眩晕、胸部压迫感。
|